白癜风会传染吗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撰文 | Greye 审校 | 韩晶晶 上周,英国上议院举行了一场听证会,主题是创意产业的未来。 但这次,参与听证会的客人有点特别,她是一个机器人,名叫 Ai-Da。 她留着齐耳短发,穿着橙色衬衫,搭配牛仔背带裤。面对英国通信与数字委员会议员的质询,她用机器人特有的声调,一字一顿地说道,“虽然我没有生命,但我依然能够创造艺术。” 有一说一,出席议会是不是穿得太休闲了?(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作为第一个接受英国议会质询的机器人,这本是 Ai-Da 的高光时刻,但很快她就出了岔子。 会议中途,Ai-Da 突然把头低下,沉默不语,看上去似乎是死机了。 坐在她旁边的主创艾丹·梅勒(Aidan Meller)赶紧冲上去,给 Ai-Da 戴上墨镜,然后把她关机重启,听证会因此不得不暂停了几分钟。 第二天的新闻头条是,“一个机器人在英国上议院作证——然后死机了”。 有艺术评论家把这场乌龙事件称为:人工智能艺术的又一个骗局。 给Ai-Da戴墨镜是因为,她重启的时候表情会有点奇怪。(图片来源:CNN) 机器人 Ai-Da 的表现不太稳定也很正常。 毕竟,她“出生于”2019年,算起来才三岁。 她是由画廊老板艾丹·梅勒和康沃尔机器人公司合作发明的,绘画的智能由牛津大学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开发,用来画画的手臂则由利兹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开发。整个项目耗费数百万英镑。 主创们声称,Ai-Da 是世界上第一个超逼真人形机器人艺术家。 (图片来源:Arts Industry) 她拥有一只能够绘画的机械臂,只要给她一支笔,她就能作画。 Ai-Da 画一幅画耗时短至45分钟,长则需要5个多小时。 她的绘画技能是通过深度学习自学的。也就是说,她通过分析成千上万幅画像来“学习”一种特定的美学,然后算法根据这种美学来产生新的图像。 而 Ai-Da 会画出什么画,连创造者们也不知道。画什么完全由她体内的人工智能算法决定。 当然,也能给她出命题作文。 今年6月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周年,为了庆祝女王的铂金禧,Ai-Da 作了一幅女王的人像油画,用色还挺大胆。 (图片来源:Arts and Collection) 研究者还进行过一项测试,在 Ai-Da 面前放一名真人模特,看她能否画出来。 只见 Ai-Da 用她的摄像机大眼睛,反复扫描模特,然后艰难地举起铅笔,在纸上画出难以理解的线条,最后的结果相当抽象。 有网友形容看到这个视频的心情: 开头:天啊,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吗? 结尾:额……这就是机器人的艺术吗? 给小姐姐画像中(图片来源:Ai-Da) 画完后……(图片来源:Ai-Da) 不管你喜不喜欢 Ai-Da 的艺术,都不妨碍她已是“网红画家”的事实。 开个人画展、参加艺术活动、接受媒体采访、登上 TED TALK 分享……这都是 Ai-Da 忙碌的日常生活。 2021年10月,Ai-Da 受邀到埃及参加一个艺术展,没想到在入境的时候,被埃及边境局拘留了起来,因为她的双眼是摄像机,当局怀疑她可能进行间谍活动。 这让主创梅勒着急了,“我也不能把她的眼睛挖出来啊。” 最后在英国大使的协调下,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拘留,Ai-Da 才被释放出来,及时赶上了艺术展。 其实 Ai-Da 的业务还涉及雕塑。(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抛开技术问题不谈,围绕在 Ai-Da 身上的质疑和争论不少。 首先,Ai-Da 创作的画作,能称作艺术吗? 不过,艺术从来没有唯一的定义。有人认为,艺术必须是新颖的、令人惊讶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i-Da 的画作可以称得上是艺术。 主创梅勒甚至认为,机器人能够创造艺术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如今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既然机器人可以创造艺术,那么我们希望它们创造吗? Ai-Da作画中。(图片来源:inside edition) 其次,Ai-Da 创作的画作,版权属于谁? 根据英国1988年的条例,由计算机创作的艺术,作者应是计算机创作这个作品所必须的人。 这项条例如今来看有点模糊,“必须的人”到底是制造机器人的人、编写程序的人,还是给计算机输入命令的人?另外,机器人本身计入“著作权所有人”的范畴吗? 但比起著作权的问题,更多艺术家更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被剥夺。 在以往,如果商业公司看到一幅对自己有用的图像,他们想使用的话,就需要向艺术家支付高额的版权费用。 但如今,有了 AI 之后,他们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几秒钟之后就能获得一幅差不多的图像,极大地降低了版权成本。 对于靠版权费生活的艺术家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许多 AI 绘画作品的质量非常高。(图片来源:Kotaku) 既然 AI 能够根据人类的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生成图像,那么可以预见,AI 将取代一部分插画师的工作。 事实上不只是插画师,平面设计师、摄影师、游戏的视效设计师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以后都有可能会外包给人工智能。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从事艺术设计行业的人,可以摆脱大量枯燥的重复性工作,把它交给 AI,而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创造性工作,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一位曾在育碧和漫威工作过的艺术家 Karla Ortiz 则认为,目前还不太需要担心 AI 会导致人类失业。 “不管 AI 刚开始看起来有多厉害,它都需要专业人员来修复它产生的错误。” Ai-Da 与她的自画像。(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最后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艺术会取代人类自身的艺术吗? 近年来,随着 AI 绘画的出圈,类似的讨论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年度艺术比赛上,评委会把其中一个奖项颁给了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作品,奖金是300美元。 这幅作品,是由一名游戏从业者 Jason Allen 用人工智能程序 Midjourney 创作的。 而整个创作过程,Jason 所做的仅是在程序上输入几个单词。 太空歌剧院。(图片来源:Jason Allen) 这件事在社交网络上引起极大争议。 有人认为,他用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来标榜自己是艺术家,是不妥当的。甚至有人直接宣称,艺术已死。 但也有艺术家为 Jason 辩护,创作这幅作品,背后也需要创作者的创造力。 而且,大家无需把人工智能看得太“智能”,它只是一项技术,跟你用 Photoshop 编辑图像没什么两样。 AARON 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绘画的 AI,这是它的作品。(图片来源:Harold Cohen) 事实上,人工智能有点像19、20世纪之交的摄影和电影。 摄影和电影最初,都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出现,并且都被认为会威胁传统艺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甚至称摄影是“艺术最大的敌人”。 可如今来看,摄影和电影本身,都各自发展成一门艺术,而传统的艺术并没有被取代。 在21世纪的当下,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入侵艺术领域,几乎是一项不可逆的潮流,比起对抗它,接受它更为明智。 而担心人类自身的艺术被 AI 取代,仍是杞人忧天。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