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我在,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动用武力。”我们之所以能够说出如此振奋人心的话,那是因为我国一名“失踪”了将近三十年之久的男人,成功研制了我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我们的伟大领袖曾经说:“核潜艇,哪怕要用一万年的时间,也在所不辞。”我们经历了国际社会无数次的嘲笑,在向苏联老大哥求援时也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但还是有一个人出现了,经过三十年呕心沥血的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 三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漫长的,足以改变许多事情,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三十年并不漫长,但在这期间它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有这样一个中国人,奉献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三十年,将自己与国家的三十年连在一起,并且在三十年后,帮助自己热爱的祖国提前步入了拥有核潜艇国家的行列,一个崭新的时代。 正因为他无故消失的这三十年,他成了家人亲戚们所说的“不孝子”。 1958年,在一个普通的午后,年仅32岁的黄旭华,本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的年龄,他却被派去执行机密任务,需要他赴京受约,并强调要马上动身,不能延误。 所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黄旭华便这样匆匆踏上了到北京的路途,没有任何行李,甚至来不及和亲朋好友道一声再见。 因为以前也曾去北京出差,但这一次略显特殊,他根本不知道这一次组织让他去北京做些什么?因为出于保密性原因,也没有人知道他要执行什么任务。来到北京之后,他立即带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上级领导告诉他,要求他从那一刻起就隐姓埋名,为国家执行一项决定未来话语权的机密任务,领导强调,国家是出于对你黄旭华的信任以及才能的认可,才选择给你委以重任。 当然,这一任务有不少不确定的危险性,具体要干什么,需黄旭华自己想清楚能不能接受上面提到的这些条件,并且还要保证不管是十年二十年又或者是很长的时间,坚决完成任务直至取得成功。 黄旭华没有犹豫,为了国家的未来,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所以从这一天起,他带着疑惑来到了北京,从此以后便犹如人间蒸发了一般,从此,开始了他为了国家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的奋斗了整整30年,去时是一个而立之年的青年,当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出于对研发核潜艇这项任务的各方面考虑,黄旭华的整个研发团队都被送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生活之艰辛不言而喻。 由于是在荒岛上,而这项任务的保密性绝对是国家最高等级,对于平日里所能用到的研发材料以及生活物资的运输充满了挑战,故通常整个研发团队的饮食基本以糟糠加高粱米或土豆焖大白菜为主,平日里基本是吃不到肉。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营养不良,工作人员均患有多种疾病。 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完全是从零基础起步,没有得到外界的任何指导与援助,全靠中国人自己一点一点的去摸索,就连最初核潜艇的样貌,也只是靠学习美国核潜艇的玩具模型来推断出的核潜艇的大致轮廓。 此后便是寻找各种数据并不断研究和比对,由于当时没有精密的计算机,每一次的各项数值均需要由研发团队的几组人来同时进行测算。只有最终的测算结果相同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研发,一旦数据出现了偏差,就只能从头再来,所以核潜艇的研发进度很慢,有时甚至出现毫厘之间的偏差,而不得不重算。 数十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整个研发团队失去信心,反而越来越有干劲,为了祖国的军事力量能够强大起来,大家都倾尽所有。 努力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最终中国的核潜艇研发团队以打破世界纪录的速度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于1988年进入了首次极限深潜试验阶段。 科研团队对此次测试既担心又怕失败,但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此时挺身而出他要亲自进入潜艇,来做此次测试。 但立即遭到工作人员的极力反对,经过了“唇枪舌战”以后,黄旭华坚持要和船员一起潜航,这个时候需要他站出来,给大家带来信心。 然后,这艘核潜艇满载中国无数人民的希望开始了试验,一点点地深入到海里。 当大家双手紧握,屏气凝神的时候,对讲机里传来:“我们成功了!”。 此次的试验宣告中国又一次赢得了胜利,强大的中国人民海军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核潜艇时代。 整整三十年的呕心沥血,黄旭华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而换来了祖国未来。 黄旭华院士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值得大家敬仰,而他的贡献也让我们这个民族拥有了足以让世人崇敬和敬仰的武力! “我把我一生献给祖国、忠于党、热爱人民、献身科学”——这是黄旭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不仅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科研事业,而且还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为我国潜艇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付寶儲值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